时下“河长制”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我们生活中
对“河长制”大家有没有了解呢?
今天,我们一起解读“河长制”吧~
“河长制”,是指由省、市、县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分别担任行政区域“总河长”“副总河长”,省、市、县党政班子领导担任河流“河长”,以推动各级党委、政府以及村级组织全面履行河湖保护管理责任,创新河湖保护管理体制,从而加强水管理,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维护水生态,保障河湖健康。
2016年12月,申博_申博sunbet官网-彩客网手机版推荐: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申博_申博sunbet官网-彩客网手机版推荐: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河长制的重大意义:
*是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
*是解决我国复杂水问题、维护河湖健康生命的有效举措;
*是完善水治理体系、保障国家水安全的制度创新。
河长制的基本原则
01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处理好河湖管理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关系,强化规划约束,促进河湖休养生息、维护河湖生态功能。
02
坚持党政领导、部门联动
建立健全以党政领导负责制为核心的责任体系,明确各级河长职责,强化工作措施,协调各方力量,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03
坚持问题导向、因地制宜
立足不同地区不同河湖实际,统筹上下游、左右岸,实行一河一策、一湖一策,解决好河湖管理保护的突出问题。
04
坚持强化监督、严格考核
依法治水管水,建立健全河湖管理保护监督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拓展公众参与渠道,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和保护河湖的良好氛围。
组织形式:全面建立省、市、县、乡四级河长体系。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总河长,由党委或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内主要河湖设立河长,由省级负责同志担任;各河湖所在市、县、乡均分级分段设立河长,由同级负责同志担任。县级及以上河长设置相应的河长制办公室,具体组成由各地根据实际确定。
河长制的主要任务
加强
水资源保护,全面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严守“三条红线”。
加强
河湖水域岸线管理保护,严格水域、岸线等水生态空间管控,严禁侵占河道、围垦湖泊。
加强
水污染防治,统筹水上、岸上污染治理,排查入河湖污染源,优化入河排污口布局。
加强
水环境治理,保障饮用水水源安全,加大黑臭水体治理力度,实现河湖环境整洁优美、水清岸绿。
加强
水生态修复,依法划定河湖管理范围,强化山水林田湖系统治理。
加强
执法监管,严厉打击涉河湖违法行为。
河长制的保障措施
01
加强组织领导
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推行河长制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狠抓责任落实,抓紧制定出台工作方案,明确工作进度安排,到2018年年底前全面建立河长制。
02
健全工作机制
建立河长会议制度、信息共享制度、工作督察制度,协调解决河湖管理保护的重点难点问题,定期通报河湖管理保护情况,对河长制实施情况和河长履职情况进行督察。各级河长制办公室要加强组织协调,督促相关部门单位按照职责分工,落实责任,密切配合,协调联动,共同推进河湖管理保护工作。
03
强化考核问责
根据不同河湖存在的主要问题,实行差异化绩效评价考核,将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结果及整改情况作为考核的重要参考。县级及以上河长负责组织对相应河湖下一级河长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实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对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追究责任。
04
加强社会监督
建立河湖管理保护信息发布平台,通过主要媒体向社会公告河长名单,在河湖岸边显著位置竖立河长公示牌,标明河长职责、河湖概况、管护目标、监督电话等内容,接受社会监督。聘请社会监督员对河湖管理保护效果进行监督和评价。进一步做好宣传舆论引导,提高全社会对河湖保护工作的责任意识和参与意识。
附件: